2015/03/06 17:44
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的主要成分是双氯芬酸钠,作为肠溶片,除去肠溶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。
功能主治:炎性和退行性风湿病: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椎炎、骨关节病和脊椎关节炎、脊椎痛性综合症。
(2)非关节性的各种软组织风湿性疼痛,如肩痛、腱鞘炎、滑囊炎、肌痛及运动后损伤性疼痛等;
(3)痛风急性发作。
(4)急性的轻、中度疼痛如:手术后、创伤后、劳损后、牙痛、头痛等。妇科中出现的疼痛或炎症,例如:原发性痛经或附件炎。
(5)对耳、鼻、喉的严重痛性感染可作为辅助治疗药,例如:咽扁桃体炎、耳炎。原发疾病可根据一般治疗原则给予适当的治疗。
(6)对成人和儿童的发热有解热作用。
用法用量:成人:作为常规,最初每日剂量为4至6片,对轻度病人或需长期治疗的病人,每日剂量为3片至4片,通常将每日剂量分2~3次服用。
对原发性痛经,通常每日剂量为2片至6片,分次服用,最初剂量应是2片至4片,必要时,可在若干个月经周期之内提高剂量达到最大剂量200mg(8片)每日。症状一旦出现应立即开始治疗,并持续数日,治疗方案依症状而定,药片应完整吞服,以液体送下,宜于饭前服用。
儿童:对1岁或1岁以上的儿童,根据病情,每日服剂量为0.5~2mg/kg体重,分2~3次服;对青少年型类风湿关节炎,每日剂量最高可达3mg/kg体重,分次服;不得用于12月以下的婴儿。
不良反应:不良反应发生率:常见>10%;偶见1~10%;罕见0.001~1%;个例<0.001%。
胃肠道:偶见:上腹疼痛,其他的胃肠道症状。例如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部痉挛、消化不良、涨气和厌食;罕见:胃肠道出血、呕血、黑便、伴有或不伴有出血或穿孔的胃或肠道溃疡、便血;个例:低位肠功能紊乱、口疮性口炎、舌炎、食道损伤、便秘、膈样肠狭窄、胰腺炎。
中枢神经系统:偶见:头痛、头晕、晕眩;罕见:乏力;个例:感觉障碍(感觉异常、记忆障碍、定向障碍,视觉障碍、听力损害、耳鸣、失眠、烦燥、惊厥、抑郁、焦虑、恶梦、震颤,精神反应,味觉障碍,非感染性脑膜炎。
皮肤:偶见:皮疹;罕见:荨麻疹;个例:疱疹、湿疹、多形性红斑、Steve -Joh on综合征、Lyell氏综合征、红皮病、脱发、光敏反应、紫癜(过敏性紫癜)。
肾:个例:急性肾功能不全、血尿、蛋白尿、间质性肾炎、肾病综合征、肾乳头坏死,水肿。
肝:偶见:血清转氨酶增高;罕见:黄疸性及非黄疸性肝炎;个例:暴发性肝炎。
血液:个例:血小板减少、白细胞减少、粒细胞缺乏、溶血性贫血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。
过敏反应:罕见:过敏性反应如:支气管痉挛、全身性过敏或过敏样反应;个例:脉管炎,肺炎。
心血管系统:个例:充血性心力衰竭、心悸、胸疼、高血压。
禁忌:对本品过敏者禁用,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引起哮喘、荨麻疹或其他变态反应的患者禁用。
注意事项:必须对胃肠功能紊乱,有胃或肠道溃疡病史,溃疡性结肠炎,克隆氏病以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严密的医疗监测。
在治疗的任何时候,对于老年人,胃肠道出血.胃溃疡和穿孔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;没有病史或先兆症状的人也可能出现上述情况。
用药期间,少数患者出现消化性溃疡或胃肠道出血,应及时停药。
由于前列腺素对维持肾血流有着重要作用,因此,心脏、肾功能不全的患者,老年患者,服用利尿剂或有细胞外液丢失的病人。如大手术前后的病人,在用药时应特别小心,如果需要给此类患者服用本品,建议监测肾脏功能作为预防措施,如果发生肾脏不良反应,通常情况下,停用本品后病人能恢复到治疗前的状况。
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应按医疗基本原则,特别是对于身体虚弱和体重过低的病人,应经予最小的有效剂量。
与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一样,本品可能增加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肝脏酶的活性,因此长期服用本品时,作为预防措施应该监测肝脏功能。
如果肝病处于活动期或者恶化,或临床症状显示有肝脏疾病或肝功能异常,应停用本品,肝炎能够在没有任何前驱症状的情况下发生,患肝卟啉症的病人应该引起注意,因为服用本品可能诱发发作。
与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同,本品可能因其药理作用而掩盖感染的表现和症状。
与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同,如果长期服用本品,建议进行血细胞计数。
与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同,即使病人首次服用本品,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(包括过敏或过敏样反应)。
与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同,本品可能暂时抑制血小板凝聚,患有凝血障碍的病人应密切监护。
本品应妥善保存,避免儿童误取。
头晕和其它中枢神经系统障碍(含视觉障碍)的患者,应停止驾车或操作机器。
双氯芬酸钠肠溶片作为处方药,平时用药后要及时的密封并放置于遮光处,避免小孩取到的地方为佳。
批准文号:国药准字H11021640